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都市言情>1979我的文艺时代> 第二百三十七章 物哀之美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三十七章 物哀之美(1 / 4)

1980年的9月,要说哪本书最火,非《情书》莫属,就连《暗算》都要排在后面。

要说有多火,看看燕京的信件邮寄增长数据就知道了。

明明都是同学或者朋友,住得也近,却选择写信,而信件的开头都是那句熟悉的,“你好吗?我很好。”

这部小说对文学青年的杀伤力不容小觑,虽然不至于被奉为圣经,却因为其中对生死的描绘含蓄优美,感而不伤,而大受欢迎。

如果说国人是因为小说题材新颖,写法独特等喜欢这部小说,那么在华的岛国人喜欢这部小说就是因为对上脑电波了。

佐天泪子,岛国来的留学生,杰西卡他们的朋友,姜玉楼也见过她几次,算是有了点关系。

之前有提到过,佐天泪子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政策产物了。以她的家庭,在岛国上不了好大学,可是申请来华上学,却有政府的补助。

只是政府的补助也只是解决了她的生活问题,至于寒暑假坐飞机回岛国探亲,那是想都别想了。

像她这样,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久了,总会有思乡之情,可人又回不去,只能写信交流。尤其是她正是女人最美好的年纪,爱情的缺失,更是让她缺少了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。

孤独、焦虑、沮丧,这些情绪接连出现,就在她怀疑自己可能要撑不住时,一本小说出现了。

那本书就是《情书》。

一本书对佐天泪子这样的女生影响真有那么大吗?

是的,这是因为她从小说中感悟到了物哀之美。

在岛国文化美学中,“物哀”是一种从空虚的心境中孕育出来的悲剧美和悲凉美,也是一种对人生和岁月无常的悲观。是对生命无常的审美追求,岛国人对死亡有着独特的理解。他们坦然面对死亡,能以豁达的心态直视死亡,以敬畏的目光看待死亡。

川端康成说:“死亡是最高的艺术,是美的表现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