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> 第二百八十一章 应天府仿制蒸汽机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八十一章 应天府仿制蒸汽机(1 / 6)

大殿中。

朱元璋默默听着李道信的声音,其中最引起他触动的,是来自北平的密疏。

在北平工业化之前,每年生产铁料产量是五百余万斤。

这个生产产量,在全国各省中的排名属于中下。

到了洪武二十八年。

北平全年生铁产量超过了三千万斤,而在今年开春时,北平生铁产量有了大突破。

因为从去年获得南方商人的支持,加上各种引导促进政策,以及数年发展打下的底蕴。

在今年的开春,虽然还只是开始,但是北平各座矿场和工厂满负荷运作下。

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斤。

按照这个态势,北平今年的生铁产量,将会突破一亿斤,这是什么概念呢。

五万吨。

超过明初时,全国的铁产量。

对铁的重要性,先民是知道的,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理论支持,但是对敌方势力严格封锁铁料资源可见一斑。

北平的成就不只是如此,可光这一项,朱元璋已经大受触动。

李道信不敢抬头看圣人的样子,更无从得知圣人的心里想法,也不愿意去猜测。

反正李道信看完这封密疏,他被狠狠的震撼了一番。

朱元璋坐在垫着厚褥的榻上,背后还有靠枕,他年龄大了,太老了,需要这些软物件来支撑他。

听完了李道信的念读,朱元璋不发一言。

关于北平的密疏,正好放在他桌前,他的手背全是皮,松垮垮的褶皱,这只树皮般的老手,手指来回摩挲封皮。

而在北平密疏的旁边,是朝廷官员的奏疏,要开发矿场,支持商人投入。

对于让商人开矿,朱元璋是支持的。

取消官铁,放开民铁的政策,正是出自于他的旨意,让大明的钢铁产量超过了宋朝的两倍有余。

不过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