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> 第二百七十三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七十三章 蝴蝶的翅膀带来的变化(1 / 5)

任何文明的先进,一定是有方方面面基础支撑的,绝对不是空中楼阁。

京杭大运河,也就是大明人所称的漕河,在明初的时候,把元朝已淤废的多段,包括山东境内,开始了全面恢复的大工程。

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,工程最大的运河,途径半个中国,当然有无数的问题。

其中一个最难的问题之一,就是有多处的河段高低不一。

例如在白塔河地区,瓜洲地区,仪真地区等地方,漕河的水位高于长江水位。

那么在入口处就需要改建。

传统的技术是用石头修建,形状为斜坡,为了进入漕河,船只首先要卸下货物,由苦力将货物沿着漕河搬运到岸上。

然后用绞盘把船只提起来,靠着人力拖过斜坡。

这种古老的技术,效率低下,船只在入口处等上十天半个月都不稀奇,而且操纵绞盘并不容易。

最大的双重绞盘,需要高达一百人来合力操纵。

而船只滑入水面时,因为落入低水位的长江产生的巨大冲击力,非常容易毁坏船只。

技术上不停的进步,面对诸多的问题,出现例如在船头安装上栏杆,并将坚固的草席系在船头上,用来保护船只。

朱高炽终于见到了几名从应天府来蒸汽机工厂,进行考察的工部官员。

他们向世子行礼,在中华重工的总部,讲述工部负责水利官员提出的新思路。

朱高炽听闻后久久无言。

蝴蝶的翅膀煽动了。

让本该在一百年后,明中叶出现,历时二十七年修建完毕的巨大水闸工程提前问世。

工部的官员,想出了要在这几处地方,修建巨大的水闸工程的计划。

起到的作用是:让船只行驶入专门的水道,然后又通过控制水闸进水和放水,让两处的水平线保持一致。

不但节省了卸货和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