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都市言情>人生建筑法则> 第一百四十八章 预先取之,必先与之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四十八章 预先取之,必先与之(1 / 3)

“好,那我们计划要这样填,您看行不行……”

在惠星小时候,她妈没时间陪她玩,就经常给她听磁带,其中有个故事叫做“预先取之必先与之”,讲的是楚庄王要厚葬自己的马,提出的规格简直比安葬人还高,满朝文武群臣纷纷反对,楚庄王却置之不理,声称谁再敢反对就严惩不贷,在这样的情况下,大臣优孟来到宫中哭丧,提出应该以国葬的标准来葬马,最后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。

小时候听这个故事,更多的像是看故事会,其中的道理听起来也是生搬硬套,如同符号公式死记硬背,但是长大之后,惠星才明白了这个故事中的精髓。

优孟最厉害的地方,在于让楚庄王愿意听他说话,说来好笑,人性和世界本来就这么真实,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说的是对的就行,对方不听就是对方的错,但是,再对的话,对方压根儿就不想听,又如何?扯开耳朵硬灌进去?而对方是错的又如何?世界上大道理那么多,真正能履行的人有几个?走进社会最真实的地方在于,我们以为我们学到的对错是非是为了更好的在社会中闯荡,可真正走进去才会明白社会根本不讲对错,相比较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处处苛责别人,倒不如放下批判别人的眼光,真正明白“对错”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、让所有人过得更好。

预先取之必先与之,惠星后来重新审视这条大道理,才终于明白,认识对错很简单,但未必有用,至少,不能用在审判别人上,道德的作用在于自省,而不是让我们自傲,作为攻击和批判别人的武器!至于这条道理有用与否……惠星是一个数据狂,看看历史上成败英雄都是什么性格,自然也就知道这是否奏效,一句话说的对不对,用的只是一小部分功力,更大的力量在于能否让别人听得进去。

所以,看到肖爷爷的时候,惠星没有在“肖爷爷精神不正常”这个问题上卡住,她飞快地越过了这个问题,跳到下一个步骤——怎么让一个精神不正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